「打開表演藝術圖書館,找到你最喜歡的一個位置」
成立於1993年的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累積了超過19萬件與表演藝術相關的珍貴館藏,包含了海量的11萬件視聽資料、2萬張黑膠唱片以及兩廳院開館以來所主辦的節目文物如海報、節目單等獨家館藏。自2005年的裝修至今已16個年頭,實體館藏量隨著時間不停地增長,相應而生的收納櫃體日漸取代了原有可以舒適使用的空間範圍。 隨著Web2.0到Web3.0資訊傳遞與儲存方式的爆炸性成長,播放工具的演進,線上資料、影音串流的共享與普及,進館與使用人次逐年下降以及使用者年齡層的斷層成為表演藝術圖書館在這個世代下破切面對的課題。
這次的整體規劃以「打開」做為主軸:「打開」更多元的空間來被使用的可能;「打開」更共融的歡迎空間使用者的可能;「打開」舊的經驗與新的體驗之間連結不被斷裂的可能。
圖書館座落於戲劇院地下一樓的一側,本不是容易發現的位置,入口更在停車場的風景中顯得更為隱蔽。這次的門面設計,從戲劇院B1的民眾出口,一道白色的天花直直往圖書館入口前進,定義前往的路徑也框出圖書館門面的範圍。立面以黑灰色牆面為底,在繁雜的周邊風景卻顯得格外的清晰。在入口,半圓曲面的造型天花把視線帶入真正進入圖書館的無障礙廊道裡,流動入館的動態感,在歡迎入內的同時也銜接了廊外與內不可改變的原有高差。
經過廊道進入圖書館內即可看見位於右前方的櫃台及左方的主題策展區,櫃台以ㄩ字形同時兼顧結構牆兩側的服務,也同時擁有服務櫃台/新書展示/查詢電腦等功能,櫃台上方以大面的流明天花吸引讀者的目光外,也暗示著使用者優先前往的標的。圖書館的平面計畫上,我們試圖把收納館藏的櫃體往空間的四周擺放,騰出中間的活動閱覽區,利用透明的拉折門讓空間可以因應不同活動及展覽而有靈活調整的個性,整體設計使視線能一眼望穿整個空間,動線環繞原有的結構牆,創造出回字型的流動性,讓不同需求機能的各區域有更清晰的區劃及連續性。館藏櫃體以黑色為主色調,降低位於空間中的存在感,讓CD及DVD、書籍等典藏做為空間內的主角被呈現。同時為了讓原有的讀者在重回圖書館後的空間經驗能被延續,在紙本館藏區也沿用了原有款式的吊燈及與被書籍包覆的記憶經驗。立面上則使用了大量透明玻璃,使原先被遮掩的建築結構及種種裝修痕跡被重現回空間內,成為新的紋理。地坪的部分使用了較鮮艷的色調,搭配鏤空的天花,讓空間氛圍更輕快活潑,利用地毯不同的跳色暗示了動線及停留處的區域性。
軟裝及陳列的部分,透過國家戲劇院三十周年來無數表演藝術者踩踏後退役的舞台地板,以家具的姿態重新被帶入以表演藝術為名的圖書館內,使讀者與表演者之間開啟不同連結,讓讀者在閱讀表演藝術時也可以同時閱空間,閱讀不同物件及場所的故事性,讓舊與新能在同一個空間場域內並存且並行。